在中华传统美德中,“孝悌”之道尤为重要,正所谓“百善孝为先”,双亲在世时需要珍惜,而当老人去世后,也应该在祭日和清明节进行扫墓祭奠,这是后人对先人的一种崇敬之情,那么坟和墓真的没有区别吗?“冢”与“陵”也是埋葬死者的地方,为何称呼却各有不同?它们之间到底存在着怎样的差异?
“坟”,一般来说“坟墓”二字是连用的,然而,“坟”和“墓”都有着不同的含义,《礼记》中有记载“土之高者为之坟。”所以,真正的坟,其实是指在地面隆起的土堆,这个坟在古时候还有一个特殊含义,之所以要在埋葬棺材的上面堆起这样一个常见的圆锥形的土包,是为了表达此人心中有未平的冤屈。
“墓”其实是一个形声字,之所以会用到这个字,是因为古人认为如果死者和太阳一起下葬,就可以和夕阳一起入土为安,这与当时的风水有一定的关系,墓地与坟地其实完全不同,墓地只会挖一个可以埋葬棺材的坑,并不会像坟地一样在上面堆土包,同时也代表着死者生前没有冤屈。
“冢”也是一个形声字,规模要远胜于坟墓,在古代历史中,一般寻常人的墓,很少被称之为“冢”,只有诸侯、贵族等拥有崇高身份的人,亦或者是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人,他们死后所葬之地才能被称之为冢。
“陵”,这个字其实很有代表性,在古代历史中,专指皇帝王后的陵墓,因为“陵”所代表的含义就是“专用的升天通道”,所以当这些皇帝逝世以后,就会修建自己专用的陵园,现在的“陵园”,已经不单单指皇帝陵墓,那些对新中国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人,当他们去世以后,他们的墓地仍然会被称作“陵园”。